专家引路明方向,潜心研究促成长
专家引路明方向,潜心研究促成长
为及时分析高中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加快区化学教师队伍发展,深化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1月14日,吴中区高中化学期中分析研讨活动暨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由区化学教研员龚文莲老师主持,来自全区三个年级的高中化学备课组长、高中化学新上岗五年内教师参加,活动主要包括专家讲座、期中质量分析及课堂观摩三个环节。
1、专家讲座
上午,活动邀请了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峰老师作题为《高中教学思考与建议》的讲座。王峰老师提出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接着,王峰老师以历年江苏省化学高考真题为例,解读了江苏省的命题特点与方向,特别强调了真实情境中化学的重要性。最后他以“单质Fe处理剂的发展与演变为例”提出来解决科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倡导要不断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建立相应解题思路和模型。
2、期中质量分析
中午,区化学教研员龚老师就这次苏州市期中考试,对高一高二高三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逐题分析得失,探讨原因,研究对策。倡导大家要学会总结,善于从每一次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3、课堂观摩
下午,来自不同学校的四位教师展开了四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我校的薛勇军老师展示了《溶液的酸碱性》公开课,以生活中常听到的弱碱性水作为情境线,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的四个环节:溶液酸碱性的判断、pH的计算、pH的测量以及pH的调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生动有趣,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薛老师还从溶液酸碱性表示方法的发展上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的定性到定量关系;从pH测量手段的发展上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周祯怡老师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课以面包中的食品膨松剂作为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引出其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碱性、溶解性等性质预测,然后通过小组实验探究验证预测。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学习,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罗妍老师展示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公开课,罗老师以苏打水贯穿情境,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三大守恒问题。将清晰的主线和散落的知识相结合,将生活中的实验探究与高考真题紧密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高考题的命题视角与方向,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同样来自我校的赵云霏老师以常见的土壤酸化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三个问题贯穿于本课:为什么过度使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酸化的土壤表层为什么变红?如何改良土壤环境?从这三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过程中自然穿插进了盐类水解平衡和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知识点。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农业生产,启示农业生产要科学种地,合理施肥。情境主线、问题主线贯穿始末,较好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使全体参会教师都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看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可能比较欠缺的地方,表示学无止境,今后也会继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供稿人:满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