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诈骗 警钟长鸣——甪直高级中学反诈知识宣传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为了提高家长朋友的“反诈防诈”安全意识,提升自我判断和辨别能力,维护自身利益。请您认真阅读学习以下相关内容,在生活中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二、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有学生家长报警称,有人在班级QQ群里冒充老师称要交资料费,并发了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有几个家长上当扫码,被骗400余元。
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
1.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不随意向他人推送QQ群、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三、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四、反诈防骗小贴士
为加强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和能力,减少师幼、家长的财产损失,请广大师幼、家长做到“四要四不要”、“六个一律”、“八个凡是”。
四 要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
☆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资产冻结令。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六个一律
☆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
☆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
☆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挂掉。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
八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都是骗子。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都是骗子。
☆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都是骗子。
☆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
☆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都是骗子。
☆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都是骗子。
☆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
☆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都是骗子。
五、预防电信诈骗。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号外!号外!
守护钱袋子!防诈新利器!
上线啦!上线啦!
“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推出
安装程序很方便
安装方法:
(1)下载。在手机官方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点击下载。
(2)注册。进入APP后,搜索所在地区,确定后,进入登录页面,点击“快速注册”—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点击“下一步”完善账号并保存。
(3)实名认证。注册登录后,点击身份验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点击“去人脸识别”,将脸移至圈内并点击“确定”按钮。
(4)手机授权。APP使用时,需要授权手机权限,如“照片访问”“视频访问”“访问短信”“访问通讯录”等所有权限点击“始终允许”。
重要提醒:
“来电预警”一定要开启!!!否则APP将无法进行预警保护。
温馨提示
一旦接到类似要钱的信息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孩子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有法治意识、防诈警觉。
此外,家长们上网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不要在QQ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一旦发现QQ、微信被盗号,要第一时间提醒亲朋好友,防范各类网络诈骗的发生。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应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合力,共同携手,培养孩子们的电信防范意识,让孩子在自由、快乐、平安的蓝天下成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